제목   |  为什么年轻人不爱打电话了? 작성일   |  2021-11-19 조회수   |  1563

为什么年轻人不爱打电话了?

 

 

 

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不爱打电话了?

这个像是长辈经常问的问题,现在正在变成一个普遍的事实。

前两年,一个电子产品零售网站曾做过一个调查,想探究为什么当代的年轻人每天在智能手机上花那么多时间,却讨厌语音电话。

他们对超过1200名年龄在22-37岁的人进行了调查,反馈最强烈的声音是“打电话太费时间”。他们并不喜欢通话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和寒暄客套,他们更喜欢通过文字或者表情的方式快速回复,避免各种麻烦。除此之外,调查显示这些年轻人最不喜欢接到的电话来自好友和家人,反而不是生意伙伴和领导同事。

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,有高达81%的受访者承认,他们经常对打电话感到焦虑。几乎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可能有“电话恐惧症”,必须要在通话之前做好准备。

很多不爱通电话的人都习惯把自己归为社恐患者。反射弧长,不擅长给出即时回应,这多是社恐患者不爱打电话的原因。打电话的确会给人带来压力,因为需要你此时此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件事一个人身上。

铃声一响,顶多几秒钟准备后你要接起电话,整个通话过程思考、回避和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润色的空间也都十分有限。对缺乏交谈能力的人来说,打电话就像是在打一场不能撤退的仗,要随时保持战斗状态。但文字沟通却能让人有充足的空间缓冲,随时隐藏,进退自如。

不爱打电话并不局限在社恐群体上,而是一个更广泛的时代症候。

据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,从可追溯的2013年起到今年,中国人平均移动电话通话时长每年都呈下降趋势。当然,这也说明人们交流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了,微信等即时通讯等更便捷的方式逐渐代替了打电话。相较从前,人们的表达变得更碎片化和符号化了。

而与形式轻松多元的社交媒体相比,打电话更像是严肃完整的表达,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这项能力。也正因为如此,打电话的壁垒正在变得越来越高,“有重要的事才打电话”成为一种共识。过度社交之后,内心总渴望留一点时间给自己。不打电话,更源于我们的脆弱,不希望打扰别人,同样也不希望被打扰。

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“可暂停的人”。我们面对面的谈话经常被突如其来的电话和短信打断。在用纸张写信的年代,在严肃场合做其他事,大家普遍很难接受。但现在,即使两个人在交流,其中一个人随时随地看手机,也几乎成了标准动作。

但是,关掉手机,你还会快乐吗?

人类是敏感、脆弱的物种。

一方面享受着无时不刻地与别人相连接、迫不及待地分享关于自己生活所有的琐碎细节;我们时常感到孤独,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;我们都在一起喧闹,又同样在一起寂寞。

技术极具诱惑力,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。但肤浅的快乐之后,真正的感情需求缺口还亟待被填补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生词】

1. 繁文缛节 [ fán wén rù jié ]:烦琐而多余的仪式或礼节,比喻烦琐多余的事项。

2. 寒暄 [ hán xuān ]:见面招呼时谈天气冷暖、生活琐事等的应酬话。

3. 亟待 [ jí dài ]:迫切等待,急切需要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网址:https://m.thepaper.cn/baijiahao_15445942

인쇄하기